成都高新区多家人工智能企业登上央视《朝闻天下》!新技术催生新场景,人工智能产业加速启航

由:admin 发布于:2025-09-06 分类:体育资讯 阅读:4 评论:0

成都高新区多家人工智能企业登上央视《朝闻天下》!新技术催生新场景,人工智能产业加速启航

最近,国产DeepSeek大模型的横空出世在国内掀起“人工智能热”。各行各业也是开足马力,开启了一场拥抱AI的“抢滩登陆战”,各种人工智能新场景、新应用层出不穷。记者这几天在成都走访发现,这里的人工智能企业非常忙碌。

总台央视记者 李厦:造一台人形机器人究竟有多复杂?我是第一次这么近距离看到人形机器人的内部,十分精密,旁边的工作人员正在对它的部件进行安装和调试。我现在所处的位置是成都市的一家智能硬件中试平台,新年一过,这里已经开足马力,十多条产线,二十多个项目在并行生产。

“中试”是科研项目从概念走向应用的关键一环。在这个中试车间里,一条条试验线、组装线忙碌运转,来自智慧医疗、智慧交通、服务机器人等领域的技术产品正在进行性能测试和小批量试制。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开年以来,每周都有新项目来进行成果转化,像这台采用AI视觉识别技术的交通摄像头,就即将投向市场。

蜂鸟智造智能硬件中试研发平台工程技术部经理 周江:现在的订单计划已经排到了三季度了。AI类的产品明显有一个增加,去年我们同时期大概就是1到2款AI类的产品在做,今年有一半以上都是跟AI相关的。

AI技术成果转化持续加速,科研人员天马行空的想法也在不断催生新的应用空间。当记者来到一家人工智能大模型企业时,这里正在进行一场头脑风暴。

原来,他们正在开发一项空间智能技术,让机器能够像人一样对周围的环境进行理解和认知,从而赋能千行百业,相关的研制工作已在加速推进。

眼下,成都已建设60余个与人工智能和机器人相关的创新平台,2024年产业规模超过1000亿元,同比增长39%,算力更是增长了7倍。那么今年如何更进一步,推动产业实现跃升?在成都市人工智能与机器人发展工作专班,记者看到,每天的工作计划排得满满当当。

将搜集到的诉求和问题进行汇总分析,制定解决方案,像这样的企业诉求摸底对接会,这里每周都要开上好几次。在这份任务清单上,密密麻麻地列明了接下来要完成的目标。

成都市经信局人工智能产业处副处长 蒋炆伶:目前已经计划了有40多项人工智能方面的工作,其中很大的一部分都是为了推动工业、商务、教育、医疗等这些领域的应用。重点培育行业大模型,建设重点科技创新平台,发布场景机会清单、开放机器人标志性应用场景,力争今年成都人工智能产业规模达到1300亿元。

本期央视新闻中,我们可以看到不少熟悉的成都高新区人工智能企业!

考拉悠然成都考拉悠然科技有限公司是专注于多模态AI核心技术研发及产业应用的全国多模态行业大模型领军企业,由电子科技大学申恒涛院士领衔20余位海外名校归国博士于2017年底创立。公司研发人员超70%,核心团队已有20多年多模态技术积累,目前已在多模态智能、视觉智能、大数据智能等多个AI核心领域取得20余项世界第一的技术突破,累计获得知识产权200余项。

阿加犀科技成都阿加犀智能科技有限公司成立于2020年12月,是一家聚焦AIoT(智能物联网)领域的人工智能公司。公司致力于 AI 核心技术持续创新,是行业领先的人工智能平台和产品服务商,为全球客户提供可靠的高性能、高效率人工智能解决方案。

公司聚焦端侧AI,以独有融合操作系统,支持在一颗芯片、一个内核上同时搭载Android、Linux、RTOS操作系统;提供一整套AI工具链,帮助客户将模型迁移至不同的边缘端芯片,并支持算子补全、模型减枝等功能。

公司依托国际主流AI芯片生态,与国内外先进的芯片厂商、芯片模组厂商开展深度技术合作;并在 智能机器人、工业 AI 质检、智能边缘计算、端侧 AI 大模型等多个行业领域和应用场景推出十余个软硬一体行业产品解决方案。

具身科技四川具身人形机器人科技有限公司总部位于成都高新区,注册资本为2000万元,是一家以人形机器人、四足机器人技术研发、生产、销售为代表的科技型公司。

作为四川机器人大脑创新中心发起单位之一,具身科技依托电子科技大学、四川省机械研究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和四川省人工智能研究院的支持与孵化,坚定地朝着“人形机器人成都造、高新造”的目标迈进,并以前瞻性的视野和科技创新为动力,秉承“研发世界一流的人形机器人,让其走进千家万户”的愿景,致力于推动未来智能生活的变革,促进人形机器人产业从创新走向普及。

公司由电子科技大学信息与通信工程学院博士后冯振宇牵头,汇聚了来自电子科技大学、川机集团的多位国家级领军人才、教授及技术专家,致力于打造一个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机器人研发基地。(来源:成都高新区数字经济局官方公众号)

相关阅读

评论

精彩评论